t2435p37

人可以死得多痛苦,多没有尊严? 1999年9月30日,日本一名工人大内久因

人可以死得多痛苦,多没有尊严?

1999年9月30日,日本一名工人大内久因操作失误,把几十倍的硝酸盐溶液直接倒进了沉淀池,受到了20000倍核辐射,在被送到医院救治83天后,他的皮肤已经完全溶解,哭着央求医生:“求求你们,让我快点死吧。”

1999年9月30日上午10:35,日本茨城县东海村JCO核燃料加工厂里,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悄然发生。

狭小的车间中,35岁的大内久正低头工作,手中的不锈钢桶突然闪出刺眼的蓝白色光芒,像是撕裂空气的雷电。

那一刻,墙面上映出他模糊的身影,尖锐的警报声震耳欲聋,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酸味和臭氧的味道。

他愣住了,身体下意识地往后退,却不知这一步,已将他带入了死亡的边缘。

那天,大内久和同事篠原理人正在处理铀溶液。

车间空间狭窄,管道和容器堆得满满当当,通风很差,汗水黏在额头让人很不舒服。

按照规定,他们每次溶解的铀溶液重量不能超过2.4公斤,但为了加快进度,操作流程被擅自修改,直接倒入了16公斤——足足超标6倍!

没有中子屏蔽设备,也没有防护装备,他们只戴着普通的棉布口罩,就这样站在了“核地狱”的边缘。

当溶液达到临界状态,链式反应瞬间爆发,强烈的切伦科夫辐射变成蓝白色的光,伽马射线穿透身体,剂量高达18.5 Sv(西弗),远超人类致命量(4 Sv)的四倍。

大内久回忆起当时,只说了一句:“我以为是闪电。”

但这道“闪电”,却摧毁了他的每一个染色体。

警报声不断响起,工友们惊慌失措地逃跑,但辐射已经像看不见的毒蛇,悄悄钻进了他们的骨髓。

事故发生后,工厂周围检测到的辐射强度高出正常值400倍,附近的学校紧急关闭,孩子们被困在教室里不敢出去。

救护车赶到时,担架上残留的放射性尘埃甚至导致东京大学医院的部分区域被封锁。

这场灾难,不仅夺走了现场的工人,也让整个东海村陷入了恐慌。

大内久被紧急送往东京大学医院,刚进医院时,他看起来还很正常,甚至还能和护士开玩笑。

但医生通过染色体检查发现,他的细胞已经全部破裂——这是医学史上前所未有的辐射伤害程度。

第七天,他的手背开始出现水泡,皮肤变得深紫,像被火烤过一样脱落;第十五天,他每天渗出三升体液,护士每隔一小时就要更换吸液垫;第三十天,他的眼睑黏膜脱落,无法闭眼,只能靠人工泪液来保护角膜。

医生前川和彦在《日本医学放射线学会誌》中记录了这段经历:“我们清楚他无法恢复,却还是持续输血170次,只因为家属不愿意放弃。”

大内久的妹妹捐献了外周血干细胞,但移植后发现,连供体细胞也被辐射破坏,DNA变异率高达98%。

植皮手术也失败了,移植的皮肤在72小时内坏死发黑,血管崩裂,无法供血。

他的身体,就像一座被核火烧毁的废墟,一点点崩溃。

在生命的最后几天,大内久的大脑白质开始液化,脑电波只剩下微弱的直线。

他用尽最后的力气,断断续续地说:“もう…帰りたい(我想回家)。”

这句话被NHK纪录片收录,成为无数人心中最痛的回忆。

第八十三天,他的心跳停止,35岁的生命就此结束。

而他的同事篠原理人,在受到17 Sv辐射后,也在221天后死于多器官衰竭,临终前甚至咳出了肺组织的碎片。

这场事故,不是天灾,而是人祸。

事后调查发现,JCO工厂的管理混乱到了极点。

操作手册被随意更改,工人没有接受专业培训,厂房设计只按火灾标准建造,完全没有核辐射防护措施。

经济产业省的报告指出:如果严格按照2.4公斤的溶解量,如果安装中子屏蔽层,如果工人有基本的防护装备,这场悲剧本可以避免。

事故发生后,日本政府吸取教训,于2000年颁布《核灾害对策特别措置法》,强制要求核设施安装连锁停机装置,违者最高罚款1亿日元。

但这些规定,换不回大内久和篠原理人的生命。

事故现场的铁桶被切割封装在水泥块中,存放在日本原子力研究机构的警示馆内,桶壁残留的铀结晶在紫外线下发出幽绿色的光,成为人类疏忽的永恒警示。

评论列表

黄杨酷裤
黄杨酷裤 1
2025-07-27 07:09
好可怜的日本小鬼头?